-
【广安招商】广安抢抓战略机遇打造跨区域协同创新标杆
广安市通过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招商引资为重要抓手,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川渝高竹新区等跨区域合作平台建设,构建“两中心三集群六基地”创新格局,力争到2025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突破900亿元,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的示范标杆。 一、跨省域合作突破行政壁垒 广安市与重庆市渝北区联合共建的川渝高竹新区,是全国首个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跨省域试验区。通过“共同出地、出钱、出人”模式,新区已形成产业协同、政策叠加的优势,例如四川发展集团科技创新基地的落地,为区域吸引高端人才和项目提供了载体。这种机制有效解决了传统跨区域合作中的行政分割问题,成为全国区域协同发展的典型案例。 二、产业升级锚定三大高新集群 围绕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广安市重点打造华蓥玄武岩纤维、岳池生物医药、广安经开区绿色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其中,岳池生物医药产业已引入多家研发机构,形成从原料药到制剂的全产业链;广安经开区则依托成渝地区新能源市场需求,布局锂电池材料等绿色技术项目。通过差异化定位,广安正加速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三、创新生态构建多层次支撑体系 广安市提出建设主城区和川渝高竹新区两大产教融合中心,推动高校、企业与科研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同时,鼓励辖区六个区县与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科学城等对接,设立成果转化基地。例如,邻水县与重庆两江新区合作共建的装备制造产业园,已实现多项技术成果产业化。 四、政策红利激活全域发展动能 依托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广安市争取到土地、财税、人才等专项支持政策。例如,跨省域人才互认机制允许川渝高竹新区企业直接认定两地职称资格,降低了人才流动成本。此外,广安还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项目投资,近两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显著提升。 广安市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通过区域协同、产业聚焦和生态优化,正逐步成为成渝地区创新资源汇聚的新高地,为内陆城市跨区域合作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2025-07-19
-
广安市招商引资推动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加速经济腾飞
广安市通过招商引资策略成功推动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该项目集群涵盖多个领域,旨在优化产业结构并提升民生福祉,标志着区域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广安市于2021年第二季度举行了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84个项目总投资额超217亿元,涵盖产业发展和民生等多个方面。作为四川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这些项目体现了广安市深化招商引资成果。开工现场以岳池县原料药及医疗器械生产基地为引领点,该项目总投资达21亿元,规划新建30万平方米的厂房及相关设施,预计2024年全线投产后,年产值将突破30亿元。 二、产业发展项目中,36个项目聚焦关键产业升级,总投资约114亿元,占开工项目比重近半。其中,岳池县原料药基地突出生物医药产业链条的补齐,该项目针对广安市医疗器械生产短板,目标年产4000吨原料药和300万件器械产品,可带动2000人以上就业。广安市生物医药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依托“创新研发在成都,转化生产在广安”模式,岳池县生产基地已集聚64户医药企业,此次开工标志着产业链由原料药向高端制剂和器械的全面延伸。 三、民生及社会事业项目是本次开工的重点内容,覆盖教育、环保等多个领域。例如,前锋区规划新建两个公办幼儿园,缓解学前教育资源紧缺问题;邻水县将建设九龙镇第二小学,建成后可容纳1500名学生;枣山园区则聚焦城市品质提升,新建西溪内湖湿地公园改善人居环境。这些举措针对区域民生痛点,凸显广安市在招商引资中平衡经济社会需求的策略。 四、背景上,2021年1月至5月,广安市省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78亿元以上,其中22个省重点项目进度超预期。未来,广安市将继续强化招商引资力度,推动项目高效落地,支撑区域经济增长。总体而言,此次开工反映了四川省城市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战略定位。
2025-07-19
-
【广安招商】华西广安协力建区域医疗枢纽
广安市通过招商引资深化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合作,推动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民生福祉。此次合作基于历史渊源,运用创新技术赋能医疗改革,构建高效分级诊疗体系,助力地方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广安市与华西医院合作始于首次协议签订年份,奠定了市级医院协同发展的根基。通过多年实践,双方积累经验,认识到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需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此次再合作旨在强化“在线”和“在位”双轨帮扶模式,华西医院依托技术优势协助广安市医院提升运营效率,同时通过远程协作机制打通服务瓶颈,确保基层医疗机构能高效接轨。这一阶段性升级体现了区域卫生规划的连贯性,为分级诊疗提供坚实基础支持。 二、在线上帮扶方面,华西医院将“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入广安市人民医院,开展网络联合门诊拓展服务覆盖范围,患者可便捷获取华西专家咨询,避免长途奔波。远程联合查房机制则优化住院管理流程,实现临床数据实时共享与指导,提升诊疗精准度与响应速度。技术赋能不仅减少医疗资源浪费,还缩短城乡居民健康差距,为分级协同体系提供智能化支撑,确保上下联动机制无缝对接。华西团队定期在线培训医务人员,强化能力建设,推动智慧医疗标准化落地实施。 三、线下帮扶着重于管理体系优化,华西医院派驻核心管理团队进驻广安市人民医院,针对性解决运营瓶颈,提升医院质控与决策效能。管理帮扶结合学科发展蓝图制定,因地制宜识别重点发展领域,确保资源精准投放,增强医院综合竞争力。联合体构建以“华西—广安”为轴心,通过医疗机构协作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患者可根据疾病轻重高效分流至合适层级。体系内资源互补机制强化基层医疗能力,降低大医院负担,实现临床创新协同,提升区域整体服务可及性与公平性。华西专家定期现场指导实践,形成人才交流长效机制。 四、此次深化合作将显著提升区域健康服务水平,通过招商引资策略引进华西先进资源,推动广安市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样板。双方共建的分级诊疗体系着眼于民生需求,以技术和管理创新促进医疗卫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可及性。未来可持续拓展远程会诊范围,深化人才培养,确保合作成果惠及更广区域人口。医疗中心建设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地方经济注入活力,同时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在区域层级的高效执行,体现协同创新在卫生健康领域的示范价值。
2025-07-19
-
广安赴渝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签约项目撬动区域发展新动能
广安市在重庆举办的投资推介活动取得显著成效,现场签约29个重点项目,协议总投资额超350亿元,涵盖新材料、智能制造、基础设施等领域。此次活动是广安市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合作的重要举措,通过招商引资推动产业升级与跨区域协同发展,为区域经济注入新活力。 一、高规格推介活动吸引多元产业布局 广安市此次在重庆推出的96个重点合作项目,聚焦绿色化工、高端装备、现代服务业等方向。其中,某新材料企业与广安经开区签约的年产50万吨生物可降解材料项目,建成后预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另一家集团在前锋区投资的无纺布生产线,将填补西南地区高端医用材料产能空白。 二、川渝高竹新区成跨省合作核心载体 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域共建新区,川渝高竹新区在签约中表现亮眼。某智能装备企业计划投资30亿元建设供应链产业园,整合研发、金融、制造等功能。该新区已累计引进产业项目超百个,其"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模式,为成渝双城经济圈探索了可复制的经验。 三、交通基建提速强化区位优势 广安市近期在交通领域取得关键进展:机场选址通过国家级评审,西渝高铁广安段完成线路勘定,两大工程建成后将实现与重庆主城"半小时通勤"。此外,广安港三期扩建工程启动,未来可通过嘉陵江航道直达长江经济带。 四、特色产业培育成效显著 玄武岩纤维产业成为广安市技术创新的标杆,已形成从原丝生产到复合材料应用的完整链条,多项技术指标国际领先。同时,广安市联合科研机构共建新材料实验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至60%以上。 此次签约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可新增就业岗位超万个,年产值突破500亿元。广安市通过精准对接成渝地区产业转移需求,正加速构建"一区多园"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5-07-19
-
【广安招商】广安工业电商平台激活引资动能助力企业升级
广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新推工业电商平台预计7月15日正式启用,同期举办"企业上云与金融惠企"签约活动。此举旨在打通本地企业产销链路,为招商引资注入数字动能,加速区域工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三大运营商将深度参与平台建设,配套金融服务机制有效纾解企业资金压力。 一、平台定位战略价值 该平台基于广安市工业信息化服务系统搭建,聚焦解决本地制造业市场拓展受限问题。通过聚合区域内工业产品供需资源,建立本土企业优先采购机制,降低流通成本约三成。2022年以来广安市持续深化工业互联网布局,本次电商平台作为核心基建之一,将与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融资平台形成数字生态矩阵。 二、功能架构服务体系 线上平台提供云上展厅、智能匹配、供应链金融等十二项核心功能。技术模块由三大通信企业联合开发,其中中国电信天虎云商提供云架构支持,中国联通广安分公司负责大数据分析系统,中国移动和生活平台承担移动端开发。金融机构同步接入线上信贷模块,实现订单数据实时授信评估。 三、签约合作实施路径 启动仪式将签署《电商平台战略协议》,广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与中国联通广安分公司建立云资源合作,与四川移动和生活平台公司对接移动营销渠道,与电信天虎云商平台公司打通跨境贸易通道。合作协议明确在2024年底前完成500家制造企业入驻目标。 四、配套赋能培训体系 广安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开设专项培训课程,涵盖电商运营、直播矩阵建设及跨境数字营销实务。首期培训聚焦产业带直播运营,重点教授工厂直营模式、私域流量转化等实战技巧。参训企业可获平台流量扶持政策,快速启动线上分销体系。 五、战略布局协同发展 当前重点建设的三大平台形成协同效应:工业电商平台扩大市场半径,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入全省"万企上云"工程实现生产数字化,融资平台接入"天府信用通"系统缩短放贷周期。据广安市数字化转型计划,2024年将实现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超70%,平台交易规模突破十亿。 广安市通过工业电商平台打通区域经济内循环,构建"产销对接+金融输血+数字赋能"的创新模式。该项目的实施将显著提升川东地区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产业协同新动能。
2025-07-19
-
【广元招商】广元经开区以优质营商环境吸引企业集聚发展
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强化招商引资、完善人才体系、推动科技创新等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娃哈哈、长虹电子等知名企业扩大投资规模,为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奠定基础。相关领导深入企业调研时强调,要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进一步巩固工业主阵地作用。 一、聚焦产业升级推动企业技改扩能 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铝产业、食品饮料等主导产业,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与产能扩张。以娃哈哈为例,其第二生产基地全面投产后,通过电商营销与新品开发实现业绩持续增长。经开区通过搭建融资平台、简化审批流程等方式,助力企业完成设备更新与产线优化,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完善人才体系强化创新支撑 经开区将人才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通过引进高精尖专业人才与复合型人才,弘扬工匠精神。一方面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另一方面完善住房、教育等配套政策,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为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精准招商引资培育产业集群 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立足区位优势,重点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形成铝基新材料、电子电器等产业链。通过"链长制"招商模式,对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项目,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入驻。数据显示,园区工业投资增速连续多季度保持领先,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 四、深化服务改革优化政务环境 经开区推行"一窗通办""证照分离"等改革,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建立重点项目专班跟踪机制,解决企业用地、用工等实际问题。相关政务服务平台数据显示,市场主体满意度测评连续实现提升,政务服务效率获企业普遍认可。 五、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承载能力 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投入资金完善道路、水电、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标准化厂房满足企业"拎包入住"需求。同步推进产城融合,建设人才公寓、商业综合体等生活服务设施,形成"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增强园区吸引力。
2025-07-19
-
【朝天区招商】总投资逾24亿元 广元朝天区12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广元市朝天区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双轮驱动,于2021年第二季度举行12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总投资达24.09亿元,涵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领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项目布局凸显多元协同发展特征。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聚焦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双重目标,产业发展类项目涵盖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绿色建材生产等领域,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基础设施类项目以省道301线改建工程为代表,该项目将优化区域路网结构,加强朝天区李家镇与利州区三堆镇的交通联系,促进沿线资源开发与城乡融合。此外,项目还包括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等内容,形成“产业+基建+民生”的多元投资格局。 (二)投资拉动作用助力经济逆势增长。面对复杂宏观经济环境,朝天区将项目投资作为稳增长的核心抓手,通过开展项目投资“大比武”活动压实责任,推动投资规模与效益双提升。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1-5月朝天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在广元市各区县中位居前列。此次开工的24.09亿元投资将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带动建筑、建材、物流等关联产业发展,为实现年度经济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三)机制创新保障项目落地见效。朝天区建立“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从土地供应、审批服务到施工保障实施全流程跟踪。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等改革措施,压缩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时间;在要素保障上,统筹做好征地拆迁、水电接入等工作,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用工、原材料供应等问题,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 (四)长远发展奠定区域竞争新优势。这批项目的实施将推动朝天区产业结构向绿色化、高端化转型,特色农业与加工产业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打造区域品牌;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将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乡村振兴项目则通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乡村旅游,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从长远看,项目建成后将显著增强朝天区的经济综合实力和发展韧性,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此次集中开工既是朝天区落实“项目为王”理念的具体行动,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随着项目的陆续建成投用,将为广元市北部区域发展注入持续动力,助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质量与效益的同步提升。
2025-07-19
-
广元市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招商引资提质增效
广元市近年来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重点领域精准发力,通过提升政务效能、强化项目服务、完善要素保障、落实减税降费等举措,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为招商引资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广元市深入推进“一网通办”改革,分类承接省级、市级网办事项319项,大幅精简纸质材料提交比例,审批时限压缩显著。在工程建设项目领域,推行多图联审、并联审批等创新模式,工业项目审批及竣工验收周期大幅缩短,显著提升企业办事效率。 二、投资项目全周期服务 广元市坚持“轻资产化”投资导向,提前布局园区标准化厂房、职工宿舍等基础设施,推动项目“拎包入驻”。通过领导挂联、专班攻坚等机制,现场协调解决项目落地难题。标准化厂房建设规模持续扩大,为产业集聚提供硬件支撑。 三、要素保障全面升级 围绕产业园区功能配套,广元市系统性推进水电气讯等基础设施改造,同步完善生活服务设施,新建酒店、公园、金融网点等配套设施,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通过政银企对接活动,精准解决企业融资需求,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四、惠企政策精准落地 广元市严格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动态清理涉企收费项目,推广“非接触式”办税服务。针对制造业、科创企业等重点群体,开展“入园进企”政策宣讲,确保惠企红利直达市场主体,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2025-07-19
-
【广元招商】昭化区多措并举推动茯苓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元市昭化区召开茯苓产业发展推进会,明确将通过八大举措推动当地茯苓产业提质增效。会议指出,昭化区发展茯苓产业具备松林资源丰富、种植基础良好、产业链条完整等优势,下一步将重点围绕科学规划、规模经营、招商引资等方面发力,着力培育"昭化茯苓"地理标志品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相关部门将强化政策支持和技术服务,形成推动茯苓产业发展的合力。 一、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体系 广元市昭化区将茯苓产业作为特色农业重点打造,已下达具体目标任务。要求相关镇主要领导牵头研究落实,制定符合区域特点的发展规划。规划将统筹考虑资源禀赋、生态承载力和市场需求,明确产业布局和发展路径,避免盲目扩张。林业部门已成立专门办公室,配备专业人员负责规划实施指导。 二、推行适度规模经营模式 昭化区强调以产值和增加值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衡量指标,不单纯追求面积扩张。将根据松林资源分布状况,合理控制种植规模,推行"种一休三"轮作制度,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方式,培育适度规模的生产单元,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 三、培育多元化经营主体体系 采取"农户+合作社+企业"的发展路径,动员有条件农户参与种植。重点引进茯苓精深加工企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通过招商引资培育龙头企业,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目前已有多家经营主体参与茯苓种植加工,产业带动效应逐步显现。 四、加快推进品牌标准化建设 "昭化茯苓"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当地正着力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同步推进茯苓标准体系建设,从种植、加工到产品质量实现全程标准化。通过统一品牌、统一标准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相关认证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五、强化种植基地管护机制 昭化区提出"三分建七分管"的理念,将管护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建立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组建区级茯苓技术服务队。重点加强菌种质量管控、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确保基地稳产高产。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单产水平,实现质量效益双提升。 六、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创新推行"林业+"发展模式,推动茯苓产业与森林旅游、健康养生等业态融合。开发茯苓观光体验项目,延伸产业链条。结合当地生态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产业综合体,提升综合效益。相关融合项目已在部分乡镇试点推进。 七、完善产业政策支持体系 昭化区出台专项扶持政策,覆盖菌种供应、种植补贴、加工技改、品牌建设等环节。整合农业、林业、科技等项目资金,重点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金融部门开发特色信贷产品,解决经营主体融资难题。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八、构建协同推进工作机制 成立茯苓产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和桥梁作用。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林业、农业、市场监管等部门各司其职。定期召开协调会议,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问题。通过考核督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实落地,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多部门协同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2025-07-19
-
【四川招商】川黔产业合作再结硕果 签约金额近900亿元
贵州省与四川省在成都成功举办经济协同产业合作对接会,共签约项目95个,签约总金额893.42亿元,涵盖高科技、智能制造、新能源等多个领域。此次对接会吸引了400多家大型企业及商协会参与,进一步深化了两地招商引资合作,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签约项目规模与领域分布 此次签约的95个项目中,现场集中签约18个,合同金额462.9亿元,涉及健康医养、现代化工、生态食品等产业。其余77个项目通过分会场或线上形式完成签约。从领域看,高科技与智能制造占比超30%,新能源项目投资额突破200亿元,文化旅游和高效农业分别占比15%和10%。科伦实业、新希望等企业投资的生物医药和现代农业项目成为亮点。 二、川黔合作基础与历史成果 四川省是贵州省重要的投资来源地。截至当年11月,四川省在贵州省累计投资项目4477个,其中当年新增620个,合同投资额1060亿元。两地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已实现高铁直通、高速成网,物流与产业协同效率显著提升。此前,两省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及8个专项协议,明确在能源化工、数字经济等领域加强联动。 三、龙头企业带动与产业集群效应 东方电气、德康农牧等企业代表参会并签约,推动形成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例如,新希望集团在黔投资的生态畜牧项目将联动四川饲料产能;科伦实业医药项目计划与贵州中药材资源结合。此类合作凸显两地“资源+技术”互补优势,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 四、政策支持与未来合作方向 贵州省提出“贵人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四川省则配套产业转移扶持政策。下一步,两省将重点推进新能源电池材料、大数据融合应用等合作,并计划建立跨省园区共建机制。分析指出,川黔合作有助于提升西部产业链韧性,为成渝-黔中经济圈联动提供示范。
2025-07-19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